avatar
zhyyao
记录和分享学习经验

随机一言


个人介绍

个人

99年狮子座,ISFJ。
本科毕业于2022.06,专业为软件工程。

工作经历

2020.12–2021.04,从事Flask后端开发实习生。
2021.10–至今,从事区块链以及服务端开发。
2025,以数据隐私保护,AI大模型,可信数据空间方向靠拢。

技术栈

Golang、Java、SpringBoot、Ethereum、Web3 …


关于本站

建站初衷

在搭建个人博客前,我长期使用为为知笔记FlowUs息流等进行技术知识管理。
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出以下痛点:

  1. 内容共享限制:外部访客需强制登录才能查看笔记
  2. 协同效率瓶颈:多设备同步存在延迟,版本管理不够直观
  3. 知识体系分散:海量笔记缺乏结构化呈现方式

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

本站将持续运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通过评论区或GitHub Issues指正内容纰漏,您的每次互动都是知识迭代的重要助力。

文章定位

想要写出有深度的系列文章,增强文章深度的策略:

  1. 实战经验对文章进行补充
  2. 通过学习行业大牛的教程、文章、书籍和源码对文章进行补充
  3. 通过朋友们的指定分析对文章进行补充
  4. 每篇文章的格式和内容都需要不断的完善

性格

性格类型: 守卫者 (ISFJ-T)
性格特征: 内向 – 68%, 现实 – 71%, 感受 – 68%, 评判 – 82%, 起伏不定 – 67%

守卫者是非常敬业和热情的保护者,随时准备保护他们所爱的人。
守卫者是真正的利他主义者,他们会以更大的善意来对待友善,并以热情和慷慨的态度参与他们的工作和对待他们相信的人们。
当守卫者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时,他们往往会感到精力充沛和很有效率。
守卫者个性以谦逊著称,他们很少寻求活在聚光灯下。

自我觉察

我的同事们这样评价我:责任心过重、老好人、善于内耗……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愈发感觉到这种性格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 🕳️ 「责任心过重」演化路径:

项目交付时主动包揽边缘工作 → 休假期间持续处理非紧急事务 → 成为团队隐性风险缓冲垫

⚠️ 代价指数:焦虑失眠率↑300% | 个人成长带宽占用率↑45%

  • 🎭 「老好人」行为图谱:

    • 需求优先级:他人诉求(90%) vs 自我边界(10%)
    • 决策公式:拒绝成本 > 承受成本 → 选择妥协
    • 衍生效应:价值能见度降低 | 决策权威感稀释
  • ⚡ 「内耗模式」运行日志:

    • 会议发言后反复回放细节7.3次/日
    • 非关键事务决策耗时占总工时18%
    • 情绪缓存空间长期满载运行

系统升级

  • 🔧 重构责任分配算法

    • 建立「权责匹配」过滤器:仅承载岗位说明书中标红的核心指标
    • 部署自动应答协议:”我需要评估现有工作负载,2小时后给您明确答复”
    • 启用风险可视化看板:暴露过度兜底造成的团队系统脆弱性
  • 🛡️ 安装边界防御机制

    • 物理层:设立「免打扰时段」硬件开关(如17:30自动切换工作模式)
    • 协议层:制定《协作白皮书》明确响应阈值与交接标准
    • 数据层:记录「妥协成本-收益比」量化仪表盘
  • 💡 编译新型认知框架

    • 将”被需要=有价值”的脆弱逻辑链,升级为”聚焦关键路径创造杠杆效应”
    • 用「工程师思维」重构情绪系统:识别冗余进程 → 分析资源消耗 → 执行优雅降级
    • 创建《决策沙盒》:在非工作场域进行低风险演练(如兴趣社群中实践说”不”)

总结:不是要删除自己的核心代码,而是通过持续迭代让系统更稳健地运行。这场性格系统的架构调整,本质上是对自我价值的精准重定向


Copyright Statement

本站所有文章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本网站的基本底层代码和设计理念来源于一些开源项目和自己喜欢的前辈网站风格。
在此基础上,我实现了自己的一些设计。